中新網杭州1月2日電(記者 汪恩民)古希腊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格言:太陽每天都是新的。這句話的涵義是萬物皆流,和京站美食他的另一句格言“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”異曲同工。當全球經濟陰霾籠罩,中國經濟增速放緩,產能過剩和地方政府債務急速擴展,從而影響到每個國人的生活之時,這也許就成為一劑慰心良藥:至少我們還有明天。
  那麼,中國經濟的“明天”究竟如何?中國首批統計學博士點專業博士、上海市投資學會副系統傢俱會長、中國首創擬人化資本運營專家陳湛勻教授給出了一個清晰的路徑。
  自30餘歲被聘任教授以來,陳湛勻一直從事宏觀經濟、中國金融、中國企業、投資與資本運營研究,曾任上海大學國際工商管景觀設計理學院科研院長近20年,並先後赴加拿大任訪問學者、赴法國任訪問教授。正是多年的經濟學研究積累,以及博採中外經濟學之長,陳湛勻從一個更為宏大的視角,給出了許多國人心中困惑的答案。
  本書分為六大部分:中國經濟的國際環境,中國經濟,貨幣、銀行與資本市場,中代償國房地產業和服務業,中國生產力、企業與製造業,中國改革路徑視角。
  如果說前五部分,陳湛勻著重剖析造成當今中國經濟現狀的內外動因,那麼,壓軸的第六部分,就是匯聚了這位令人尊敬的學者,對中國經濟走向的真知灼見。陳湛勻分別從中國改革向關鍵字何處去的頂層設計、新一輪改革的突破口:財稅制度改革、中國金融改革、中國收入分配改革和國民收入倍增、中國戶籍制度和勞動力制度改革、中國城鎮化改革等方面,對中國經濟未來走向進行了系統性的“預判”,為國人提供了一份通向未來的索引圖。
  在政府決策層和專家關註的頂層設計環節,陳湛勻始終強調,改革是最大的紅利。2020年前建立哪種市場經濟體制?政府在完善市場體系里扮演什麼角色?是採取政府、社會、企業的體制,還是採取中央政府、地方政府、企業的體制?陳湛勻在拋出這些當下政府和專家關註的焦點問題同時,竭力呼籲政府放權,減少干預,做好市場監管,讓市場交易主體間的博弈具有激勵相容機制,讓市場經濟發揮更好作用。
  陳湛勻認為,新一輪改革的突破口在財稅制度的改革。財政改革的目標,在陳的設想中,應該是調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分權,降低稅負,同時控制地方政府借貸。
  特別值得一提的,是對於備受關註的土地財政缺位的應對。土地財政缺位後,地方財政何以為繼?陳呼籲要收緊政府開支,降低行政成本,擴大一般性轉移支付,構建地方穩重的新稅種體系,比如開徵房產稅、資源稅和環保稅。
  在論述中國金融改革部分,陳湛勻對於國際關註的熱點——人民幣國際化,給出了真知灼見。陳認為,國際化的前提是人民幣使用水平必須從中國向世界發展。在國際投資、政府貸款盡可能使用人民幣,必須是凈輸出。同時,加速中國金融業國際化步伐,加快人民幣的可兌換性,改變經常性賬戶貿易順差的格局,扭轉人民幣的低估值狀況,大規模提高中國的黃金儲備。
  中國收入分配改革,已經迫在眉睫。而如何實現國民收入倍增,正成為政府擺在案上急需解決的難題。陳湛勻認為,首先要提高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,其次是突破統籌城鄉發展問題,最後是推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的均衡設置。
  30年高速經濟增長得益於中國的人口紅利,由於劉易斯拐點的到來,未來十年中國的經濟面臨極大挑戰。在與之相關的中國戶籍制度和勞動力制度改革方面,陳湛勻呼籲加強勞動力市場公平競爭,去掉不公平因素,比如戶籍制度因素。同時,將全國性資源分佈設計均衡,而不是集中在北京和上海。
  對於城鎮化,陳湛勻認為這是必然趨勢。如何解決城鎮化的效率與公平?陳給出了系列方案:比如改革農村土地產權制度,提供城鄉要素的自由交易平臺。這也正是部分地方政府嘗試的方向。
  與其說陳湛勻給出了未來中國經濟走向的預判,不如說是立足現狀,對未來經濟給出了導引式的建議。無論是對於中國經濟決策層,還是普羅大眾,相信本書中的觀點,會給予大家一份啟迪:明天,也許並不僅僅是明天。(完)  (原標題:《中國經濟向何處去》:窺見未來的窗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31jehjb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